【滚动报道】纳吉1MDB案初判 点看最新消息
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发布: 4:03pm 28/10/2024

星洲日报95报庆特刊

星洲日报95报庆特刊

馬來西亞安溪會館聯合會總會長陳康益:將新聞保留下來

报道:张露华、陈静慧(副刊、普通组记者) 摄影:黄安健、黄冰冰(摄影记者)

報紙雖然只有一天的壽 命,有心的人卻能夠賦予 它更長久的意義,讓報紙 資訊成為生命的養分,打 開眼界的媒介。 對馬來西亞安溪會館 聯合會總會長陳康益而 言,報紙就是這樣的一種 存在。他認為,報紙是大 眾傳播的重要載體,人民 的喉舌,於大眾而言,報 紙更是瞭解時事的方式之 一。因此,他每天都會花 幾個小時閱報,看到好的 報道或資訊,就會把報紙 留起來、剪報收藏,閱報 是他生活的重要習慣。

他是一位忠實且用心看報的讀者,以閱報開啟每天的生活,從社論開 始,一直至消化完整份報紙。 不但用眼看,也用心收藏,只要是覺得有意義或有價值的報道,他都會 把報紙留起,之後剪報歸類,方便以後需要相關資訊時可以翻找出來,所以 家中書房一個個儲物箱裝的都是他多年來的剪報,數十年如一日。

獲取資訊的來源

陳康益回想,小時候家裡便有閱報的習慣,本身也就很順其自然的有了 這個習慣,“當時沒有網絡,報紙是獲取世界消息的唯一管道,所以看報紙 成為我與世界接軌的媒介!” “後來慢慢發現,有時和同學朋友聊天,可以將報紙上的新聞帶入談 話中。”直到升上了中學,加入學校社團,偶爾也參與演講,這讓他更加意 識到新聞的重要。“我希望演講是具有實際的內容,而不是一些無聊的談 話。” 慢慢地,陳康益也開始熱衷於撰寫文章,尤其是涉及歷史和文學方面的 內容。他說,在接觸報紙多年後,比較喜歡看社論,能從中知道評論員和編 輯對於時事的看法,也能借此豐富本身的知識庫。 陳康益形容,大馬的華社、中文媒體是息息相關的,彼此建立了堅如磐 石的關係,甚至是命運共同體,中文報章需要華社的支持,華社需要中文報 章來傳達華社的心聲與推廣各種活動,互相扶持與需要。 他認為,一份報紙的核心必須要有真、誠、信,缺了這三個信念就一切 蕩然無存,哪怕報道有時會失誤,之後可以糾正,最重要的就是要講真話。 他表示,《星洲日報》是我們能信賴的報紙,猶如華社永遠不會熄滅的 明燈,當中社論就是反映一份報紙立場的頁面,通過社論告訴群眾什么是真 相,撰寫的人誠實以告,進而讓讀者建立信任感,把辦報的三個信念都涵蓋 在內。 當中令他印象最深刻的多篇社論文章是關於“做大馬華人不容易”, 文裡道盡大馬華人的甜酸苦辣,五味雜陳;還有就是“華人不能做首相”、 “向東學習”等,文裡行間的意義令人深思,也可引領華社走向正確方向。

因為報章的資訊,給了陳康益開創東協農業產品物流中心計劃的啟發。
陳康益認為,報紙是大 眾傳播的重要載體,人民的喉舌, 於大眾而言,報紙是瞭解時事的方 式之一。

收藏剪報,為過往存檔

雖然從小就開始培養閱報的習慣,但陳康益是在二十多歲踏入社會工作 後,才開始收集報紙,此後就未曾中斷。 畢業於梹城韓江中學的陳康益,踏入社會第一份工作是從事木材貿易。 儘管工作繁重,但看報紙卻讓他開拓視野,精神更加富足,收集剪報的興趣 也越來越濃,以至於成了愛好。 他說,在那個沒有手機的時代,除了通過電視臺和電臺,就只能通過報 紙看新聞了。“當時電視臺和電臺的新聞資訊,聽了就過了,無法儲存,但 報紙不一樣。” 陳康益說,為了可以將特定的新聞保留下來,想到既然有定時閱報的習 慣,那麼何不花多一些時間,將有興趣的新聞報道收集起來。 “當然,這些收集的新聞報道,都是經詳細閱讀的,一把尺和一支筆, 是收集這些報紙的必備工具。” 每天吃過早餐後,就是陳康益的閱報時間。他會先把要看的文章標題 以及內容重點圈起來,覺得有收藏價值的就收起來,週末時再整理分類為政 治、文教、農業、教育及旅遊,單單這個步驟就花上兩三個小時。 “每隔兩三年,我就會淘汰一些已經閱讀過的舊報紙,即使是淘汰這個 過程也要很用心,這個習慣已經維持了幾十年!” 雖然這個年代,網絡新聞越來越盛行,手機和電腦也能更快的將新聞報 道存儲下來,但這並沒削弱陳康益在過去四十多年來收集剪報的習慣。對他 而言,報紙上的報道或文章,皆是記者與作者用心呈獻的作品。 “甚至有些報道是出自專業人士分享的珍貴資料,若是看了就將報紙扔 掉,總感覺是在辜負這些人的心血。”

陳康益會將新聞報道的標題以及內容重點圈起來,並將 每篇新聞報道歸類,如政治、教 育、經濟等等。
這些箱子裡裝的都是陳康益收藏的剪報。

讀報獲得商業靈感

他直言,自己沒有上過大學,都是靠自修吸取知識,報紙就是其中 一個重要的知識來源,給了他很多資訊與新概念,通過閱讀報章充實自 己,作為自己的養分。 涉足種植、產業投資及酒店業的陳康益,對報章上各種農業資訊尤 其關注,幾乎所有關乎農業的知識都是來自《星洲日報》,更因為閱讀 了一篇報道,給了他一個商業靈感,開啟他後來15年的商機。 他說:“某天我在報紙上看到一篇有關農業集散中心的報道,覺得 這個概念很不錯,於是就通過記者找到受訪者,跟他瞭解有關集散中心 計劃。之後我還去考察外國的農產品集散中心,花了十多年時間構思, 終於實現在霹靂打巴設立大馬農業集散中心,也是東協農業產品物流中 心,總投資額70億令吉,已經取得15年經營執照。” “所以報紙除了是很重要的資訊來源,也可以作為投資的指引。” 他表示,《星洲日報》走過95年,是值得讚揚的,但不能止步於 此,必須在堅持初心之下與世界同步邁進,與華社攜手合作,肩負時代 的任務,這是《星洲日報》與華社彼此的共同歷史使命。 “一份報紙走到95歲會否就此沒落?我覺得不可能,反而會繼續茁 壯,因為社會需要它,即使有各種形態的媒體出現,但《星洲日報》還 是有其價值,因為你們把辦報精神都反映給社會看到。”

陳康益定時歸類新聞報道,通過這麼 一個方式,為過往存檔。
陳康益使用一把尺將每一頁的新聞報道整齊撕開歸類。

報紙內容翔實較可信

陳康益認為,雖然如今從網上獲取資訊快捷方便,但這些資訊無法 盡信,因此他對於社媒發佈的新聞還是有所保留,不會輕易轉發分享, 因為當中不乏誤導讀者的標題。反之國內傳統報章刊登的資訊都是經過 審查,確有其事才會刊登,速度上雖然不及社媒,但他還是對報紙呈現 的新聞報道有信心,因為內容較為詳細和全面,訊息與準確度也是可信 的,不會亂寫。 “如果說要給紙媒與電子媒體打分的話,兩種不同的媒體,作業方 式不同,各有特色。雖然電子媒體比紙媒載體快,但不能單靠一方訊息 作準,紙媒還是有其存在的需要。” 他認為,穩步是在大馬辦報過程中的一大挑戰,尤其是如今在處 理王室、種族及宗教課題上需要更加謹慎。“這是過去沒有發生過的, 把種族與宗教課題綁在一起是大馬人民的悲哀。這個時代已經不是每天 都風平浪靜,因此辦報者必須要有更敏銳的眼光,比政客看得更遠、更 快。” 他希望《星洲日報》在迎接新時代來臨時,能夠做好準備,跟隨時 勢發展提供更多正確資訊,與更多人、國家對話,慢慢地把正確理念灌 輸給受眾群,繼續發揮媒體的功能。

打开全文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