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报道】纳吉1MDB案初判 点看最新消息
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发布: 8:17am 28/10/2024

星洲日报95报庆特刊

星洲日报95报庆特刊

世華媒體行政總裁張裘昌:媒體“跨界”時代來臨,內容好,才能永續經營

报道:陈星彤(副刊记者)摄影:蔡伟传(摄影记者)

隨著網絡發達,社交媒體成為人們聚集的虛擬場 所,從報紙上獲取信息不再是唯一途徑。這意味著, 生在數字時代,如何留住讀者成了所有媒體的挑戰。

從1929年創刊至今,《星洲日報》走過英國殖 民地時代、抗日時期、獨立運動至馬來西亞 成立。在這95年期間,《星洲日報》歷經兩次停刊。第 一次是日本入侵馬來半島;第二次是1987年因“茅草行 動”遭馬來西亞政府援引出版和印刷法令吊銷出版準 證。而停刊5個月11天后,在諸多高層努力下,《星洲日 報》終於在1988年4月8日復刊。 世華媒體執行董事兼集團行政總裁張裘昌表示,即 便《星洲日報》復刊後一切都得從頭開始,但憑著一股 士氣,“短短几年,星洲就從第二的位置,超越本地其 他報章,在銷售榜上位居榜首,在各方面都獲得非常好 的成績,同時不斷擴大業務。” 1992年,丹斯里張曉卿爵士進一步收購《光明日 報》;2004年10月,《星洲日報》連同《光明日報》組 成星洲媒體集團,並在吉隆坡證券交易所主要交易板上 市。2008年,《星洲日報》與本地三大報紙合併成世華 媒體。

讀者“忠誠度”改變

張裘昌畢業於加拿大多倫多約克大學,獲頒工商管 理學士(榮譽)學位。雖然讀的是商科,但踏入社會後 他卻投身出版業,1993年在巴布亞新幾內亞參與創辦英 文報章《The National》。1997年,亞洲經歷金融風暴, 無論是馬來西亞、香港都受到嚴重影響。當時,張裘昌 在巴布亞新幾內亞接到老闆的來電,要求他到香港協助 《明報》渡過難關。於是,1998年5月2日,他受世華媒 體委任為執行董事,開始在香港工作。這也讓一直以來 以英文為母語的他,開始接觸及學習中文。 談起《星洲日報》一路以來的變化,及傳統媒體在 轉型上的挑戰,張裘昌透露,“2012年開始,人們接受 訊息的方式慢慢改變,而星洲也是2013年才開始往網絡 方向發展,開拓網絡平臺、手機App。”他感嘆地說: “這前前後後十年變化很大,包括讀者接收資訊的方 式。” 隨著網絡發達,社交媒體成為人們聚集的虛擬場 所,從報紙上獲取信息不再是唯一途徑。這意味著,生 在數字時代的一代人,漸漸地沒有閱讀報紙的習慣。 即便有的人持續十幾年還在看報紙,但如果有突發的即時新聞,張裘昌表示:“讀者無法即時從平面獲 取資訊,他們透過電腦或手機的notification,收到最新 update的消息。”無法從報紙汲取最新消息的“資訊空 窗期”,數字媒體自然成了人們追求“快”的選擇。 他說:“現在已經不再有隻看報紙的讀者,也沒有 只看一個數字媒體平臺的讀者。雖然我們大力推廣(閱 報),但人們接收資訊的方式多元,讀報紙的年輕人越 來越少。” 那又該如何針對內容,區分紙媒和數字媒體?他 說:“一條大的新聞要不斷更新,一天更新10至20次不 出奇。再加上,網絡傳播訊息速度快,人們第一時間就 從數字媒體獲取最新的消息。因此,報紙製作的報道必 須比網絡更深入,大眾才會繼續看(報紙)。”

張裘昌認為媒體不 能人云亦云,唯有有 價值的內容,才能在 數字時代脫穎而出。

內容要按照數字平臺變化

隨著資訊量龐大,現在如何留住讀者成了所有媒體 的挑戰。 “現在的資訊多到不得 了,不再像20、30年前,你給 讀者什么,他們就看什么。反 而是:你不要給我要的,我就 放棄你。”瞭解讀者所要是一 步,至於根據各社交媒體的特 性制定新聞,也是吸引讀者重 要的步驟之一。 “年輕人不常用臉書, 倘若使用上傳臉書的內容,又 是否符合Instagram或者X的用 戶呢?”他反問後接著說: “所以數字內容不能單一,那 樣無法達成傳播的目的。若 是針對年長的網絡讀者,內容 可以是更接近報紙的寫法, 但Instagram的內容就必須年輕 化。 如何內容年輕化?他以圖片為例分享,“現在的人 都是從圖讀出故事,所以圖多也要大。字數不要太多, 兩三個字就抓住讀者要的內容,最好是夠吸睛。”傳遞 資訊的方式多元,惟張裘昌在受訪的過程中強調,內容 才是王道,讓人們自願掏腰包訂購數字新聞的要素。

好內容才是王道

“Good content(好的內容)是價值所在,為吸引讀者購買或付費訂閱,《星洲日報》不能只做‘人有我 有’的新聞。”他說。對於要吸引的年輕讀者,有價值 的內容更重要,“因為他們會覺得看報紙是我爺爺那一 代的事,但如果內容是有價值的,年輕讀者才會被吸 引,掏錢買好的內容。” 張裘昌認為英國的《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 簡稱FT)是最佳的例子,即便該報的電子報以及實體報 的販售價錢一致,仍有讀者願意買單。這其中的道理很 簡單,他說:“FT的內容有價值,財經分析類報導很 強,報紙內90%的內容,其他媒體都沒有。” 即便傳統媒體被稱為“夕陽行業”,但《星洲日 報》在這95年累積下來的龐大讀者群,是最大的優勢。 他說:“從前看報紙的人換了網絡平臺看新聞,所以我 們的讀者群一直都沒有掉,只是報紙的收益掉了。”此 外,他認為報紙、電視、電臺等傳播平臺的界限也越 來越模糊,“我們要懂得和其他媒體合作,汲取他人的 長處,把內容放在不同平 臺上,才能把資訊傳播出 去。”

同時,張裘昌不諱言 稱,網絡時代的來臨,媒 體數字化對廣告收入影響嚴 重。隨著經濟低迷的週期愈 來愈長,媒體的格局也一直 轉變。因此,他認為在網絡 的世界,不能作過於長遠的 工作計劃,“因為世界轉變 得太快,我們只能因應需要 及時勢更改,所以媒體從業 者必須跟上全球的變化,隨 時讓自己處於競爭的位置, 否則未來將被AI(人工智能)取代。”

必須讓中文媒體存活

即便媒體之路在未來困難重重,張裘昌認為都必須 努力讓中文媒體存活下來,因為在馬來西亞辦中文報非 易事。 “泰國、越南、印尼等東南亞國家的華人已被同 化,在馬來西亞最高峰還有30%的華人,所以維護華社 利益以及保護中文資產都非常重要。” 此外,他表示做媒體一定要有靈魂,“人家要什 麼就給什么,就沒有意義了。當一家媒體失去大眾的信 任,就失去生存下來的條件。”

打开全文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